我曾在若干談茶論茗的書中瞄

見「茶具十二先生」,當時但覺有

趣,並未認真探索。沒想到某回再

訪木柵貓空,居然在張迺妙茶師紀

念館裡見著仿古製品。心頭猛然一

怦!先前我與此十二先生,恰似月

夜江心聞客笛,舟楫暫錯而過,惟

得剎那一顧。孰料異日它鄉又逢君!

  「先生」究竟何許物也?南宋

咸淳己巳年(公元1269年),

有位喚作「審安老人」的茶痴,或

許晝長無事,為消溽夏,索性筆管

一搦,把常侍左右的十二件茶具一

一畫像公諸世人。好玩的是,這個

老頭子(雖說自號老人,未必真老。

可人家既然這麼署名了,好歹尊敬

一番,奉他一個最最尊崇的稱呼。)

八成是個情寄山林猶不忘廟堂的騷

人墨客,煞費心思把每件茶具按其

職司封個官名。不惟如此,賞名賜

號,個個名姓字號一樣不缺。他老

人家當几一坐,可不就是現成的茶

皇帝?呼此吆彼,何等快意!

  究竟是那十二先生?抄錄於下:



韋鴻臚:文鼎;景暘;四窗閒叟。

(茶焙籠,炙茶用。)


木待制:利濟;忘機;隔竹居人。

(茶臼,搗茶用,搭配敲碎茶餅的

 木槌。)


金法曹:研古;元鍇;雍之舊民。

    轢古;仲鏗;和琴先生。

(茶碾,把茶餅碾成茶末。)


石轉運:鑿齒;遄行;香屋隱君。

(石製茶磨。)


胡員外:惟一;宗許;貯月僊翁。

(茶杓,葫蘆剖開製成,量水用。)


羅樞密:若藥;傳師;思隱寮長。

(茶羅,篩茶用。)


宗從事:子弗;不遺;掃雲溪友。

(棕笤,清茶用。)


漆雕秘閣:承之;易持;古臺老人。

(盞托,用以承接茶盞,免得燙手。)


陶寶文:去越;自厚;兔園上客。

(陶製茶盞。)


湯提點:發新;一鳴;溫谷遺老。

(水注,注湯用的湯瓶。)


竺副師:善調;希點;雪濤公子。

(茶筅,用以調沸茶湯。)


司職方:成式;如素;潔齋居士。

(茶巾,清潔茶具用。)



  審安老人根據十二先生的材質

與功用欽賜官銜名號,充分展現巧

思妙喻。可把茶器比擬官職,不知

是寒磣了茶器?抑或調侃了官人?

造像已畢,他又逞其筆墨逐個題贊,

褒揚十二先生的才德。

  譬如,那位清拂茶末的宗從事,

別瞧它不過一把小笤帚罷了,「孔

門高弟,當洒掃應對事之末者,亦

所不棄,又況能萃其既散,拾其已

遺,運寸毫而使邊塵不飛,功亦善

哉。」懶惰人家對此「洒掃應對事

之末者」,能棄則棄,不能棄則推。

兩相比較,豈不赧顏?審安老人雅

其號曰「掃雲溪友」,頗具出塵之

思。

  唐宋時代,不論煎茶或點茶,

想喝上一杯熱茶,所費工夫顯然比

今日煩瑣許多。我的思緒不由飛到

那位七碗茶先生〔注〕。設想,玉

川子拈起孟諫議快遞送來的一片茶

餅,先要炙一炙,接著搗一搗,還

待碾一碾、磨一磨、篩一篩……好

容易撿著柴枝生火把汲來的山泉煮

沸了,兀得瞪大眼珠瞧那氣泡是蟹

眼兒或魚眼兒,以免水燒得過嫩或

過老。吁!光是想到這兒,就害我

眼花神亂,腦袋裡一團爛糊。

  呵,柴、米、油、鹽、醬、醋、

茶,古人果然高見!這等麻煩茶事

兒,擺在開門七件事之末。行無餘

力,忽略可也。



【注】


  唐代的盧仝(775?-835)寫了

一首與陸羽《茶經》齊名的玉川茶

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至今

「七碗」等句仍然膾炙茶家之口,

不時見諸茶罐、茶壺、或其他茶具

上。其詩節錄如下: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喝茶喝到這種境界,不神也仙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