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音樂,老師對其他藝文活

動與作品一概不感興趣,甚至朋友

出版的小說或展覽的畫作也能避則

避,以一句「我不懂」婉辭。他常

自嘲:「我對那些東西沒感覺,覺

得都是假的。我自己雖然寫不出來

也畫不出來,我可是很挑的。」

  呵,服了。

  被友人謔稱「沒感覺」的老師

在我借他的《尋找腦中幻影》一書

中找到感覺。

  我才進門,他一面招呼:「來,

我們來吃豆花。」一面忙不迭贊歎:

「這位作者是個好醫生!」

  這位好醫生是拉瑪錢德朗(V.S.

Ramachandran),與薩克思(Oliver

Sacks)一樣,本身為神經內科醫

生。他們著書撰文也有共通點,皆

對病人充滿熱情與關懷,「不像有

些醫生,高高在上。沒錯啦,他們

擁有專業知識,但在病人跟前賣弄

知識,卻不理會他們的感受,很討

厭!」老師又勾起舊恨。

  拉瑪錢德朗最教我佩服的是手

腦並動的精神。譬如,他在百般思

量後,與研究助理利用簡單的鏡子

幫助患者克服幻肢痛。不花大錢,

照樣立功。出身印度的他在故鄉諸

神的思想浸潤中,面對各種古怪傷

病之際,對所謂的「人性」投以更

深的注目。何謂人性?人何以為人?

答案猶在混沌中,而他根據觀察所

得提出的論點深具啟發性。

  很好,老師跟我又多了一個共

通的話題。




【原寫于 11 September 20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