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經誦咒時,不時聽見大眾齊
稱「南無、南無……」。究竟何謂
南無?先談談它的涵義。
按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記載,
【南無】譯曰「歸命、敬禮、歸禮、
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歸
依信順之語也。」我漢語水平有限,
常常誤解漢譯,因此逕自從巴英辭
典中找答案。
「南無」為梵語 Nama.h 〔注〕
或巴利文 Nama 一字的音譯。在巴
利聖典學會(Pali Text Society)出
版的 Pali-English Dictionary 中,此
字為中性名詞,源自吠陀語 namas。
有「敬意、讚揚、尊敬」諸義
(homage, veneration),特別用
來置於經論之卷首,作為開頭敬語。
譬如,南傳巴利經典每每在正文開
始之前,冠以「禮敬彼世尊、阿羅
漢、正等正覺者」(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
sambuddhassa)。
Childers 所編的 A Dictionary of
the Pali Language 則進一步解釋 Namo
的句型用法。在前述句子中,Namo
之後其實省略掉動詞 atthu(為 atthi
之 imperative,相當於英文之 Be 動
詞。atthu 意為 Let/May (it) be)。
舉個較簡單的例子來說,如眾人常掛
在口頭的「南無佛」 Namo Buddhaaya,
原句為 Nam' atthu Buddhaaya。
(Namo 後接母音,省去 o 變成 Nam'。)
刪略 atthu,則成 Namo Buddhaaya。
Buddhaaya 是 Buddha 一字的對格
(dative)。Childers 將整句譯成
Praise be to the Buddha。聽起來,
像不像基督徒常說的「讚美主」?
其實這樣說也沒啥不好,將一切榮
耀/讚譽歸於佛陀,不也是佛弟子
的心願麼?
要注意的一點是,Namo 一詞
並非佛教專用辭彙,佛陀之前的婆
羅門教早已行之多年。在印度旅行
時,不時聽聞當地人高聲唱誦 Namo
Shivaya(南無溼婆)、南無這神
那神的。
至於「南無」的發音,丁福保
的辭典臚列一長串音譯,諸如「南
牟、南謨、那謨、納慕、娜母、南
忙、那模、囊謨、納莫、囊莫」等,
更引經據典詳加註解。我一再說明,
漢唐時代的古音已難考証,不必費
那死勁窮究當時的發音。今日讀書
人多半懂得西語,就算不識天城體
字母,直接從西方學者整理出來的
羅馬音中學習,不也強勝於嘵嘵爭
辯?
關於「南無」一詞的音義,就
我所知暫時講解如上。日後若有新
的體會或理解,再與各位分享。
【注】
梵文 Nama.h 會因緊接其後的字母
產生音變(Sandhi),而出現 Namah、
Namo、Namas 等等形式。
又,此處無法打出正確的梵/巴音
羅馬字,援引網路用法,以 aa 代
表長音的 a,以 .h 代表 visarga,
以 .m 代表 anusvaara。
【原文參考】
NAMO, NAMA 〔Ved. namas〕homage,
veneration, esp. used as an exclamation
of ador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a book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Pali-English Dictionary,
by T. W. Rhys Davids & William Stede
NAMO, Honour, reverence, salutation. ...
When namo is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atthu its final vowel is elided: Nam' atthu
Buddhaana.m, praise be to the Buddhas!
Sometimes atthu is omitted: Namo
Buddhaaya, praise be to the Buddh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praise be to
the Blessed, the Sanctified, the All-Wise.
── A Dictionary of the Pali Language,
by R. C. Child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