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爾是尼泊爾僧人,精通數種
語言。他說了一則笑話打趣梵語。
梵語與其他現存語言最大不同
之處在於,梵語的名詞除了陰性、
陽性、中性外,另有單數、雙數、
複數之別。譬如,一人、二人、三
人(含以上),相應的動詞變化亦
各自迥異。何以如此?
傳說梵語是森林中的仙人(即
修道者)所創。一天,某位天縱英
才的修道人半寐半寤中,忽然聽見
公雞「咕、咕、咕」叫了三聲。那
仙人颯然清醒,驚為「天聲」,突
發奇想:「天籟呀!真美!嗯,且
讓我仿傚天之美聲,創造一個同樣
美麗的語言。公雞不是叫了三聲?
那麼,我的語言也要有三種不同的
變化!」於是乎……搞得後世研究
者一個頭三個大!
梵語(Sanskrit, 梵文Sa.msk.rta)
在巴利語中,稱之 Sakata。譯成英
文, Sa = Well; Kata = Done。合之
則為:a well-done language(天造
之語)。古印度人真夠牛鼻了。
據我查証,Paa.nini(印度人,
生卒不甚詳,約公元前四世紀)是
語法典籍的老祖宗。他整理當時與
之前的梵語,編寫了 A.s.taadhyaayii
(意為 Eight Chapters),臚列3959
條規則,辨形析音,精確扼要,創
後世語法之先河。
吠陀梵語與古典梵語略有差異,
譬如,前者的母音有長達三拍者,
而後者則罕見。Paa.nini 把三拍的
長母音比擬為公雞的叫聲──嗚、
嗚~、嗚~~。梵語與公雞叫聲的
類比大概出自此處。
一板一眼的法則乾澀難嚥,後
人添油加醋,味道是豐美些,可不
免流於以訛傳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