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法句經》第19 - 20偈
故事為鄙人摘譯自 K. Sri Dhammananda 長老主編的英文版 The Dhammapada,添枝減葉若干。
《法句經》第19偈與第20偈的故事相同,其中深意頗值得玩味。話說有兩位比丘,同樣出身良好家庭,也是莫逆之交。其中一位不但精研經律論三藏,也擅長記誦說法。他教導許多弟子,成為十八群比丘的導師。另一位較年長,專心致志修習內觀,精勤不懈,終於證得阿羅漢果及種種觀智。
某日,證悟的比丘前往祇園精舍向佛陀頂禮,兩位好友見了面。精通三藏的比丘有眼無珠,不曉得朋友已經蹐身阿羅漢,竟然輕視他,認為這個老比丘對殊勝法只略識之無。因此,他決定出幾道法義問題為難老友。佛陀明察秋毫,知道那位博學比丘的不善意圖,也明白嘲弄證悟的聖者,他必然會嚐到苦果。
因此,出於慈悲,佛陀特地探視這兩位比丘,阻止博學比丘嘲弄他的朋友。如何阻止呢?佛陀親自提問,考問博學比丘關於禪定與證果的問題,這些都得透過實地禪修才能達到更高的成就,那位光說不練的三藏大師,博學歸博學,可答不出了。實修證得阿羅漢的比丘對答如流,輕鬆回答了所有問題。佛陀當即贊美老實修行悟法的比丘,對那位博學比丘則一句稱讚也沒有。
常住弟子可納悶了,為何佛陀讚許那位老比丘,而不是他們的博學老師?佛陀觀機開示,博學比丘固然博覽群經,卻未依法修行,就好比一個牧牛人,為著工資照料牛群。實修者則像主人,充分取用牛隻的五種產品(牛奶、奶酪、酥油、牛尿、牛糞)。所以呢,學問淵博的老師只得到弟子的服務,而非聖道的真實利益。反觀那位老比丘,他雖然讀的很少,只會記誦一點兒,但他清楚了悟法的真髓,並勤勉修行,根絕了貪瞋痴。他的心已從一切染著中全然解脫,不再執著於今生或來世,他真實受用聖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