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中學到 Sindhu 一字,書
上的解釋為 sea。我印象中另有他
解,此字可指印度河,也是印度的
古稱之一,唐之前的漢譯「身毒」
出處即在此。反應機敏的 Samuddo
立刻拋出一個「大哉問」:「印度
這個譯名是玄奘定下的,那麼,
『天竺』這個譯名是怎麼來的?」
嘖!考倒我了!我定一定神,
使出慣用的招數,指派他去追根究
底。Samuddo 面有難色,原來他
之前已為「天竺」一詞四處請教,
但一直未獲滿意的答覆。看來得自
己服其勞了。
不怕,我有法寶。上網查相關
資料,並搬出手頭所有辭典。
現代英文的 India 源自 Indus,
此名本身有幾個來源,分別是古波
斯文的 Hindu(為 Sind 邦之名)、
梵文 Sindhu(同巴利文,「河」之
意)、拉丁文的 India、與希臘文的
India(印度河流域,後來指更遠的
地區)、或 Indos(印度河)。〔注一〕
這條線索並未扯到「天竺」。
不打緊,請出丁福保的《佛學大辭
典》。果然,上頭引用玄奘的《西
域記》,曰「天竺之稱,異議糾紛。
舊云身毒,或云賢豆。今從正音,
宜云印度。」〔注二〕
「身毒」或「賢豆」出自 Sindhu
或 Hindu 之音譯(以河洛語發音),
可何謂「正音」呢?玄奘於公元七
世紀溜出國到印度留學,去「古」
已遠。當時他做研究的地方,當地
的發音什九近似 "Indu",因此他說
「從正音,宜云印度」。
辭典接著引述《玄應音義》:
「竺今作篤,或言身毒,或言賢豆,
皆訛也,正言印度。印度名月。一
說云:賢豆本名因陀羅婆他那,此
云主處,謂天帝也。」
「印度名月」,一個解釋是,
當時印度次大陸之上諸國林立,而
稱之為「印度」的國家(異於今日
之印度)高踞「眾星拱月」的地位,
是以名「月」。
眼花撩亂了?耐心再追下去罷。
一說云「賢豆本名因陀羅婆他
那,此云主處,謂天帝也。」照呀!
看出名堂了!
「因陀羅婆他那」是 Indra-pa.t.thaana
的音譯。拆開來看,Indra 即帝釋天,
是婆羅教的主神之一。Pa.t.thaana
相當於「居所」、「起源」、「處」
等義,譬如,一般把 Satipa.t.thaana
譯作「念處」。咱們添點兒胡思亂想,
如此看來,「因陀羅婆他那」不正是
「天」/「主」(因陀羅)+「處」
(婆他那)?或謂「天帝」,以河洛
語發音,不正恰似「天竺」?〔注三〕
巧的是,我剛好記起,印度兩
大史詩之一的 Mahabharata 出現
Indraprastha 這座都城,據說距現
代德里不遠。巴利文 Pa.t.thaana
字根為 Pa + sthaa,與梵文 prastha(a)
(pra + sthaa)同出一轍。
暫且追究到此。「好為人師」
的惡果就是累死自己!
【注一】
請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mes_of_India
【注二】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天竺】
(地名)印度之古稱。西域記曰:
「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云身毒,
或云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
玄應音義曰:「竺今作篤,或言身
毒,或言賢豆,皆訛也,正言印度。
印度名月。一說云:賢豆本名因陀
羅婆他那,此云主處,謂天帝也。」
【注三】
因陀羅婆他那: Indra-pa.t.thaana (pa + sthaa)
Indra(Sakka in Pali): 帝釋天
Pa.t.thaana: setting forth; origin;
cause; cf. Satipa.t.thaana(念處,
setting up of mindfulness)
.Thaana/.T.thaana: place, abode, state,
condition(Pali-English Dictionary, PT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