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課堂上論及梵咒〈百字明〉。
其中一句「呵、呵、呵、呵、齁」引得在
座法師們笑逐顏開。
「怪!居然有這樣的咒語!」
梵咒中不乏此類意義未明的擬聲詞。
眾生各隨其解,想像豐富、或悟性超凡的
才智之士儘可騁其遐思通天徹地。譬如,
有人將此四個「呵」音詮釋為「四無量心」,
即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
量心;亦有作「四身」解者。(注)我對
佛教密義未曾勾玄索隱,不知其根由何在。
假若以四之數目「對號入座」,然則,
「四大」、「四果」、「四聖諦」、「四
弘誓願」……俯拾皆是。蓮舌廣長,孰不
得解?解之無盡,難怪愚魯如吾輩者,面
對如是甚深法義,只能臨風涕泣慨而歎之
莫得其諦!
監院法師咳咳數聲,豁然心領神會。
謂原始咒語乃師徒口耳相傳,縱使神通廣
大,可人畢竟血肉之軀,難保沒病沒痛。
某日師父身子微恙,傳咒之際,喉中痰哽,
忍不住「呵、呵、呵、呵」。弟子依樣畫
葫蘆,呵呵不絕,舉座「齁」的一聲迸出
大笑。從此,唸咒至此,眾人皆不自禁開
懷呵呵大齁。呵齁相傳,遂成定案。
妙哉斯解!
笑本具神秘的力量,古來即是祛病怖
魔的威力法寶,直截了當,何須強作深解?
磬槌一擊,菩薩子,呵、呵、呵、呵、齁!
【注】
據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四身有三種。
(一)楞伽經所說。一化佛,二功德佛,
三智慧佛,四如如佛。其中第一之化佛即
化身,第二之功德佛與第三之智慧佛,是
報身。報身佛之功德雖多,而要在智與德,
故分之為二。第四之如如佛即法身也。
(二)唯識論所說。一自性身,二他受用
身,三自受用身,四變化身。自性身即法
身,他受用自受用即報身,變化身即化身
也。見唯識論十。
(三)台家所立。一法身,二報身,三應
身,四化身。應身與化身之別,謂八相成
道之佛為應身,一時化現之佛為化身。更
有密教之四種法身。……
- Oct 10 Sat 2009 00:30
呵、呵、呵、呵、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